如果观众不尴尬,还要旁白干什么?
原本正常有序的流程,顺利被节目组带出了一种阿笠博士硬要带你猜谜语的科leng普xiao向hua氛围:
这不,话音落地,刚刚被旁白君评选为“食物链新顶端”的郭麒麟,就急急地冲向厕所加(躲)冕(避)。你可能觉得他在躲姐姐?但我觉得他躲的是是旁白。
哈?反正我不记得嘉宾们有按年龄排排队,等前辈们选完才入场的流程,所以这块儿的长幼对立是怎么凭空建立起来的呢?。别问,问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。
还在选坞长三个字儿上画了个白圈。紧接着顺势引申出“群体对秩序的渴求,需要一个领导来满足。的道理”
这么一一罗列下来,我们很容易发现。开场将近一个小时,嘉宾都在正常走流程。始终围绕在屏幕周围的这个尬字儿,基本上就是节目组让旁白一笔一划给画上的。
看的时候你可能不觉得,因为人的大脑天生就有自冾的能力,当你专注于情节时,旁白早已通过无中生有和上纲上线这两招儿,潜移默化地把长幼,尴尬,冲突,社恐… 这些不愉快的字眼儿种在了你的脑海里。
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,你想不尴尬都不行。
而这种人造的尴尬,是有深远影响的。
名场面·自我介绍 社交修罗场
许多公众号和答主都将尬点放在了张翰和宋丹丹老师的对峙上。为了方便没看过全程的人们,我简单cue一下故事的脉络。
首先坞长陈陈陈提出大家自我介绍一下。宋丹丹老师定了个格式,提议大家说一下自己是谁,是做什么的,为什么来到桃花坞。
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后,周杰率先开始介绍自己,舒淇紧随其后。宋丹丹老师是第三位。之后,大家就开始顺其自然地,陆续介绍起来。
小团宠郭麒麟笑眯着眼睛,介绍完自己以后,周杰cue了张翰。张翰顿了几秒,给出了以下的回复:
“大家好,我是张翰,演员。然后在座所有人,我都做过功课。然后我也认识。没了。”
我们快速地通过几张现场发回的截图,感受一下在场的人们对张翰这番话的反应:
诚然,自我介绍是件儿极其尴尬的事儿,毕竟,第一印象有多重要,自我介绍就有多窒息。
张翰的言论无疑打破了这种约定俗成的平等关系,也违背了自我介绍,增进了解的初衷。
倒是真真应了旁白的那一句“你可能不霸道,但你是真总裁。”
显然,她也意识到张翰可能是真的不想多谈自己的作品,宋丹丹老师换了一种问法,说张翰可以聊一些题外话,比如说几几年生人啊,喜欢女孩的类型啦诸如此类的。
可超出宋老师认知范围的是,这些问题搁在年轻人身上,还不如问作品呢。
看到这儿,我差点以为张翰会遭遇人生第二次牛肉面,可事实上,是宋丹丹被骂上了热搜。理由是,没完没了,倚老卖老,没有边界感。知乎上的配套问题被浏览了872,760次。
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。
因此,宋丹丹是一个没有边界感的长辈。此处上一层价值,就是以宋丹丹为代表的长辈们,应该补习和年轻人沟通时的边界感。
说到这儿,我想问你一个问题,你觉得在小A短暂的观影过程中,他自动带入的是哪一个角色?
显而易见,他代入的是张翰的角色。在他看来,张翰被长辈宋丹丹问了他不想回答的问题,他被冒犯了,他很不舒服。宋丹丹的脸被他迅速换成了蛮横的上司,嘴碎的大爷,催婚的二叔,逼问收入的邻居…
不善言辞的小A只想逃,只想躲进一个洞。
让我们假设小A是对的,宋丹丹老师是那个没有边界感的人。那么问题来了,张翰是两人当中的弱势者吗?往后看几十秒就会知道,实际上宋丹丹老师才是那个尴尬的弱者。
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认真发问,寻求一个答案反而是张翰四两拨千斤地应了几句,一个台阶儿都不给。
一场对话首先是平等的,是有趣的,是流动的。
一场成功的对话,要求参与者要懂得通过共用麦克风,分享同一份话语权。通过协同合作,建立联系,培养关系,取得成果。
这对一群即将共同相处一个月,共同建设一个社区的15个人而言,无疑是十分重要的。
这就好像是一场巅峰排位赛,你和你的4个队友好不容易B/P出了一个强势阵容,赫然一行字,玩家张翰已退出游戏。
此时小A若是上网大肆宣扬他对张翰的同情,“被共情的真·总裁”张翰恐怕会对着虚空,缓缓打出一个问号。
# 小A们的自我拉扯 #
说到底,小A 们苦苦追索的边界感,安全感,究竟在哪里。
像我最开始说的,人的大脑拥有极强的自洽能力,一旦你开始接受了一个设定,你的大脑就会开始悄然运作。在小A的脑海中,弱势方需要边界感。而一旦他开始接受了边界感的设定,他就同时接受了自己是弱者的前提。
因为在社交场合中,小A很容易成为弱势方,小A开始讨厌社交。
因为在和老板、长辈、乃至同辈的交流中,小A不知道如何建立边界,小A开始讨厌交流。
刚巧网上有大V循循善诱的说,人要具有独处的能力,减少无用的社交,小A开始自我封闭。
因为和自己相处就不会有人触碰自己的边界,抢夺自己的权力,小A渐渐爱上了独处。可她/他偶尔觉得自己并不喜欢独处,日子久了,她/他每每觉得寂寞。
也许是我还没有掌握独处的精髓吧。小A对自己说。她/他揉了揉眼睛,假装自己没有看见屏幕上那一句标亮的话:没有人是一座孤岛。
我隐约觉得活出自我的初衷,好像是为了回归本真,得到解脱。而不该成为另一句自我设限的漂亮口号。
我以前对一句话深以为然,那句话叫作“如果爱是保护,那它也是打扰。”可现在我忽然觉得,这话反过来也很动人。
“如果爱是打扰,那它也是保护。”
她可能不是最懂你,但她也很想和你一起玩呀。
玩着玩着,不就不尴尬了嘛。
归根究底,我们的生活中不存在那么多山高月小,石破天惊,需要激发动物本能的决战时刻。日常对话,也用不到谈判桌上的步步为赢,锱铢必较。而引人生惧的权力关系,也并非一成不变。社交本身就是一件满足需求的事情。
No more, no less.
醒来还是很感动。
为了方便阅读,我快速地总结了一些模板和他的对象。考虑到原文是英文的,我对一些句式做了口语化的改动,以适应中文的语言习惯。聪明的你可以活学活用,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的边界感肌肉。
如何应对那些让你拿不定主意的社交时刻?
1. 当你不确定怎么拒绝?
我得花点时间琢磨琢磨,半个小时以后给你准信儿。
2. 当你不想和你的朋友吃饭?
哎哟… 吃饭就算了吧。但是咱改天找时间聊聊?
3. 当你的朋友/同事/亲戚想让你做点你不会的事儿?
不巧,这事儿我真干不了。但是你等我把我手上的活儿干完,我再帮你琢磨琢磨,有没有哪个地方是我能帮你的。
如何应付那些讨厌的个人问题
1. 你赚多少钱啊?
嗨,您信我,比我值的钱少太多了。
2. 你最近感情生活如何啊?
我现在不太想聊这个,但有什么新情况我一准儿告诉您。
3. 你假期打算去哪儿玩啊?
想知道吧?不告诉你~
*假如对方不肯放弃,不要慌,坚定地重复一遍你的答案。或者笑着说一句,我就只能说这么多啦。
如何应对那些好为人师的人
1. 当对方不了解情况,还滔滔不绝的时候。
a. 您别着急,我这个情况有点特殊,您先让我和你说说具体情况。
b. 我这会儿不想要什么具体建议。我就想跟您说说心里话。
如何礼貌而坚定地提醒对方,她/他越界了
1. 我觉得你有件事儿我得让你知道…
2. 有个事儿我想和你说一下,上次,你…的时候,我心里挺不舒服的… 因为…
3. 上次的…事情,我想让你了解一下我的感受。
我上次感觉/听说_______,我感觉______,我需要______,你愿不愿意______.
开宗明义的说,好的社交要求你遵守一定的社交准则,但绝不意味着你以折损自我的方式,取悦他人。一言以蔽之,想要站着和人建立联系,你需要是一点点耐心,一点点技巧,和一些些刻意的练习。
How to deflect nosy questions, stop advice-givers, fend off criticism and more
撰文|沈公子
排版|九
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如需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
联系官方客服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