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年伊始,2月22日,中国与全球化智库(Center for China & Globalization,CCG)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,举办了“中美慈善圆桌论坛”。在CCG主任,原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 王辉耀的主持下,来自中美两国的慈善领域研究学者和中国问题专家共10余人,共同探讨了中国未来的慈善之路。
当天的圆桌论坛有来自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教 授Tony Saich、法学院教授William Alford和Daniel Halperin,还有肯尼迪学院Houser Institute的学者Marion Fremont–Smith,以及发展中国家慈善研究学者Paula Johnson,美国著名慈善法和中国问题专家Mark Sidel教授,还有致力于慈善和非盈利组织服务的Martin律师事务所主席Marty Martin等。
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、副主任孙玉 红女士分别概括介绍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中国首部 《慈善法》 过去十年的探索之路。之后教授们针对美国慈善法发展的历史和变迁、慈善税法对美国慈善事业的促进作用作了中肯的评价,并对美国慈善法的理念和制度设计对中 国的借鉴等贡献了他们的专业建议。他们还谈到美国慈善事业的改进和创新,并希望中国做得更好。
“美国是世界上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, 美国的慈善事业全民参与度非常高。”王耀辉说。他告诉记者,在 《全球捐助指数报告2013》 中,美国总体慈善捐助比例以61%高居榜首。普通民众成为美国慈善事的重要推动力量。成熟的法律和社会监管体系、鼓励捐赠的税收制度对于形成美国良好的慈 善文化都有很大促进作用。“通过与美国慈善界的交流,可以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”。王耀辉指出,随著中国慈善和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, 中国首部《慈善法》 的积极酝酿,中国慈善事业将迎来大发展时期。
据悉,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中国领先的新型国际化智库,秉承以“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,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”的宗旨和理念,以研究报告、研讨会、出版蓝皮书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中国与全球化进程的建言献策工作,CCG十分关注和研究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。
在2月26日,CCG还前往美国的“慈善之都”纽约,举行了第二场“中美慈善研讨会”。此次研讨会上讨论美国的慈善文化和大众基础,非营利组织和基金会如何建立社会信任和保持信息透明度等议题。